郭沫若的女神原诗朗诵 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原诗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无法一一罗列而出。

节选《凤凰涅槃》

凤凰更生歌  

鸡鸣

昕潮涨了,昕潮涨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春潮涨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生潮涨了,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延伸阅读

郭沫若的《女神》内容梗概,就是主要写了些什么

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表达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它以炽热的爱国热忱、强烈的反叛精神,冲击封建藩篱,传达了改造旧世界、追求美好的新时代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郭沫若的《女神》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郭沫若的《女神》的原文

1、《女神之再生》(节选)

女神之一

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神。

女神之二

我要去创造些新的温热,好同你新造的光明相结。

女神之三

妹妹们,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

为容受你们的新热、新光,我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

  《女神》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

  赏析:

  《女神之再生》是诗集《女神》的开篇诗剧,以其浪漫主义雄风独步文坛,这部诗集代表了那个狂飙突进的文艺振兴时代的激情和浪漫的最强音。这里节选的是“女神”的歌吟,象征着建设一个美丽新中国的理想和欲望。

  诗人假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开篇,表达了美丽的向往和对于盛世的怀念。在女娲开拓的优美世界中,音乐响彻、花开月圆,生命自由自在,循环往复。

  可是,我们今天的音调,为什么总是不能和谐?诗人面对黑暗暴烈的现实,不断地发出质问:刚才不是有武夫蛮伯之群打从这不周山下经过?说是要去争做什么元首……是时候,军阀混战消磨了这个国家的元气,诗人感叹之余深为不满。

  那是不是需要做些什么呢?当然需要的,诗人说狂热高喊要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要改头换面;可是诗人的狂喊呼叫只是在艺术中以高潮的生命感受突破了形式的限制,于世事却无益助。

  《棠棣之花》是郭沫若先生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聂政篇注入现实的血液加以改编而完成的历史剧。

  作品通过英雄人物聂政、聂嫈姐弟的抗暴锄恶,表现了他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和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同时也抒写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望与追求:“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

  《棠棣之花》中的女性形象是十分值得一提的,除《史记·刺客列传》中所原有的聂嫈之外,郭沫若还虚构了春姑、酒家母以及盲叟之女玉儿三个女性形象。对四位女性尤其是聂嫈与春姑的言语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品一改五四之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失语的特点,塑造了典型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使女性真正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不再仅仅存在于男性话语的书写中。这种变化,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五四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随着女性地位的提成,各种女性形象以独立的姿态出现与文学作品之中,构成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

郭沫若简介及代表作品

1、《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载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序诗》中。其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3、《南冠草》

《南冠草》是郭沫若1943年作于重庆的一部历史剧,所写内容是明末夏完淳抗清事迹。《南冠草》也是越剧历史剧。建华(毕华琪)1953年根据郭沫若同名话剧本改编。

4、《高渐离》

《高渐离》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二年的作品,原名《筑》,初版于一九四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七年根据一九五四年新文艺出版社版,经作者作了较大的修订,收入《沫若文集》,并改名为《高渐离》。

5、《十批判书》

《十批判书》作者是郭沫若,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出版,讲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

郭沫若写的《女神》这首诗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女神是谁写的诗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运动”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为: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郭沫若女神名词解释

女神名词解释:郭沫若著,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8月出版。书名下注明为“剧曲诗歌集”,共收诗剧3篇,诗(包括序诗)54首。尔后,多次增删修订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2月出版的《郭沫若文集》第1卷,收入经作者最后修订的《女神》;1982年11月出版的《郭沫若全集》第1卷据此版本为底本,并加注释。《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诗人以狂飚般的气势,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发起猛烈的攻击。

诗人想象丰富,热情澎湃;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新诗坛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桑逢康汇校的《〈女神〉汇校本》。此书据《郭沫若全集》第1卷所载之《女神》为底本,参校诸本,把各版的异文一一附在篇后。附录《〈女神〉版本目录一览表》及《郭沫若谈〈女神〉》。本书为研究《女神》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对研究《女神》有所裨益。

郭沫若的女神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是中国新 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从而也使得郭沫若与鲁迅一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将。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