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国家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八大趋势:

一是宏观政策稳中有进,进中有调。财政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但全面降准降息概率不大。

二是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稳住杠杆。灵活把握前期应急政策退出节奏,从严整顿债券违约、影子银行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三是经济走势好于上年,年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GDP增速在7.5%-8%之间。

四是基建制造业显著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全年增长7%左右。

五是汽车、餐饮等将回归常态,房地产相关消费回暖,社会消费成为复苏主力,全年增速在10%左右

六是对外贸易总体强劲,出口前高后低,全年增长8%左右;进口需求略低于出口,全年增长7%左右。

七是社会流动性保持紧平衡,M2、社融、人民币贷款分别增长9%、12%和13%左右。

八是贷款利率仍有可能小幅下行;人民币汇率前升后稳,波动中枢在6.5左右,波动区间为6.2-6.8。

延伸阅读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经济上由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度的趋势,政治上由封建皇权统治向民主法治过度的趋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化,清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市场和足够的劳动力。

在这些社会背景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企业,一些旧式作坊、手工工场也开始采取机器生产。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末,近代中国最早的商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了。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趋势

一、最终消费支出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二、消费结构高级化: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生产消费升级:生产投入品科技化、数据化。

四、数字经济成为新兴产业并开辟了网络市场新领域。

五、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改变工业经济结构。

六、部分公共品供给成为新兴服务产业。

七、经济集聚在湾区和城市群中形成资源配置规模效应。

八、新型城乡、区域关系塑造新分工、扩大新交换。

九、乡村振兴出现新契机。

十、中国与开放型世界经济联系更紧密。

国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走出了一个大V字形态,而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疫情及防控。

前景

现在来看,下半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疫情。如果疫情不出现比较大的反复,经济能够持续延续6月份以来的恢复态势的话,预计下半年经济增幅有望达到5%左右,全年增速达到4%左右。

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第一,中国经济转型。

  过去十年,中国从低中等收入迈向中等收入。今后十年,中国从中等收入迈向中高等收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是告别低收入和高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种常态。这种新常态是长期的,但未来十年很关键。中国经济必然转型,消费会提升,服务业比重将扩大,制造业要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种流行观点把结构性改革等同于结构调整。其实不然。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矫正市场扭曲,促进创新;结构变化只是结构性改革后市场发展的结果。所以,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整,而是深层次的改革。

  第二,中国新型政商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商关系显著特征是一种以个人关系为基础的紧密型关系。新型政商关系则要达到政府和企业的“亲”和“清”境界。要实现这种境界,就必须把政府与企业、官员与企业家的关系建立在透明、规范的法治基础之上。我以前讲过法治在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天想进一步说,法治也是决定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基础。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将决定中国的新型政商关系的进程。

  第三,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首先是发达经济体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2016年成为畅销书的一本经济学学术著作是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Gordon)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崛起与衰退》。它分析了自1870年至2015年的145年间的美国经济增长,并预测未来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将进入2%以下区间,而不是通常期望的3%左右。在发达经济体中,欧洲经济增速可能比美国低,日本可能比欧洲低。在金砖四国中,巴西和俄罗斯今年是负增长,今后前景也不乐观,亮点是印度和中国。IMF最近调高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同时调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大于加快的可能性。

  第四,全球化趋势减弱。

  过去十年间发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就是全球化在经历快速强烈发展之后,开始出现减弱甚至逆转的态势。去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贸易下降,以本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虽然增长,但增速低于经济增长。不仅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各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投资政策、监管政策等,都有朝着逆全球化方向发展的倾向。

  第五,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但效果复杂。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但它所带来的效果却不简单。之前的科技创新主要以机器替代人的体力,这一次科技创新则是以机器替代人的脑力。前一段时间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突显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两年前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和麦卡菲(Andrew McAfee)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中预测到,这一轮科技创新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大批人失业或无业,这尤其会发生在有知识的人当中。所以我们为科技创新鼓舞,但是对其效果的复杂性不能掉以轻心。

  第六,收入分配不平等张力持续。

  尽管过去30年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在缩小,但是每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却在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其不平等程度回到了19世纪末的水平。收入分配不平等带来的张力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效率问题,因为它影响政治走向,从而也影响经济走向。

  以上这六大趋势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一定会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势。但是,企业和企业家并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和应对。回顾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中有两条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人的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市场根据供求关系配置资源,以此达到资源在已有技术条件下的有效率配置。而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来源于企业家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改变技术条件,改变资源组合和利用的方式。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企业发展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新型政商关系、全球经济增速、全球化进程、科技创新以及收入分配,都发生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