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反思(《景阳冈》第一课时)

景阳冈教学反思

哈哈哈,我又来嘚瑟了。
这一篇是臧宇航同学记录的。
有时候,我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这么棒呢?听讲认真,记录详实,思维敏锐,反思深刻,这样热情地态度,这样扎实的基本功是在哪里练就的?
关键是,这家伙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学习,真的值得表扬啊!
 
课堂实录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浒传》中的特色人物的画像,提问学生分别是谁?是否认识?
2.提问学生,对武松的初印象是什么?
3.出示《水浒传》简介。
4.出示《水浒传》的回目,通过回目分析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文言文中较难的字词,以及解释,学生连线对应。
2.教师鼓励“勇敢者”起来朗读课文,剩下的学生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边读边指点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倒装)
4.全班学生分部分齐读课文。
三、人物探究
1.默读课文第1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武松“喝酒”这一个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同桌之间交流意见。
3.学生发言:(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文本来分析,并且分析时需要朗读。)
板书:
(此处学生各抒己见,并且关注点非常细致独特。有关注喝酒吃肉的时间,有关注他不赖账的耿直,不一而足。)
4.提问学生:为什么武松有这么多的形象?
因为每个读者内心有自己的武松,作者笔下的武松不是千人一面的。
5.出示武松的话语,教师读旁白,学生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演绎。学生按照自己对武松的理解来读。(极其活跃热烈)
6.小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句,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自读探究
1.按照刚才的方法,自读第1、2段,勾画批注,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形象。

酒家的行为 武松的态度、行为
问武松要去哪里 不耐烦
告知官府榜文 不相信
再次解释榜文 不相信
酒家:善良、坦诚 武松:固执、倔强

2.教师范读第3、4、5段“上冈”的内容。
学生边听边思考:黑板上哪些形容词在这三段中没有体现出来?哪些继续保留?哪些要加上新的词?并说出理由。
学生再次分析武松的形象,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删减增添。
3.课堂小结
通过这样阅读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并用对比等方式来分析人物,同一个人物有着千变万化的形象。这样子,才把书读进去了。
 

反思收获

一、巧用方法,多元解读人物形象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冯老师先从学生对武松的初印象切入。在学生最初的回答中,对于武松的印象是相对刻板和单一的。于是,开始进入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冯老师说的非常频繁的一句话就是:“武松是…的,又是…样的……”由此看见,结合课文来分析时,学生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就不局限于最初的刻板印象了。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实际教学时,我们如何把握“多元化解读人物形象”这一重点呢?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课堂伊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里,通过出示《水浒传》的章回题目,从“打”字入手,了解“林冲棒打洪教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回目,学生一下子觉得很有意思,开始融入课堂。
其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在本节课里,就采用了“抓关键词”、“人物对比”等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每一步都落实的非常扎实。例如,在抓关键词时,先自己勾画批注,再同桌间相互讨论,彼此观点碰撞。个别学生的关注点非常独到,有关注武松喝了三个小时的酒,实在“好吃好喝”。马上又有学生反驳他,说这样写失真了。学生之间的有效讨论,胜于教师的满堂灌。所以,课堂教学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
其三,通过朗读整段文字,整体感知人物形象。课文中的细碎段落句子,每一个都能分析出不同的形象。但是,有放必有收。在细致地分析后,必然要把武松这个形象整体结合起来看。所以,本节课“武松喝酒”这一部分教学结束后,还需带着学生整体来读读武松所有的对话,回扣人物本身。这样,一个多元但整合的人物就立起来了。
二、有详有略,学练结合,把握课堂节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课堂的前半部分,注重“学方法”,后半部分,注重“运用方法”。学会了“抓关键词”、“对比分析”,就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武松上冈”的内容。整个教学安排是有详有略,注重学与练的结合的。那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举手的数量来看,学得踏实,练得顺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借由这样的方法,分析出自己心目中的武松,而不用等着别人和老师“公布答案”。我想,语文要素之一就已经解决了。
除此,令我感到惊叹的,是冯老师对于教法的选择和对课堂的把握。课堂的后半截,学生经过高强度的朗读、思考。已经到了疲倦期,我正想着,这时怎么办?还按照刚才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分析、发言吗?这样恐怕学生再难提起兴趣,有效学习了。这时,冯老师拿起黑板擦,问:“哪些形容词可以擦掉了?哪些还要保留?还能增添哪些词?”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这里可以擦,那个要保留……”可是马上又有学生来反驳他。一众学生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七嘴八舌地又争论起来,冯老师就笑意吟吟地看着学生,课堂气氛又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之中,要把握教学的节奏,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张弛有度。适时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有紧迫感,有任务感,有挑战感。一言以贯之,教师要激励、提示、引起竞争、布置任务,始终让学生在“动”,在“思考”。
三、控制难度,以激发兴趣为主
上节课《草船借箭》听完,我半开玩笑地发了句感慨:“听完课,连我都想再去读读《三国演义》了。”那么,这节课也有类似的感受。这要归结于课堂上教师对于课文的处理。《三国演义》课文是白话文,学生能读通顺,但是白话文缺乏古文的意蕴,少了点味道。于是,课堂中就有必要出示名著原文,虽然略显晦涩,但把难的略过不计,整体上是能更好地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而选文《景阳冈》直接就采用了名著原文,这时就需要教师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扫清障碍。所以,有必要在课文朗读之前,将课文的古今异义、生僻字词挑选出来,对照白话文,先带着学生理解词义,了解白话文和古文的异同,以及古文惯用倒装,用词凝练,书面语多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不至于有畏难情绪,一下子丧失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综上所述,不同的选文,要以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形象为目标,控制不同的难度,激发兴趣为主。学生能在课后再想起来,会主动翻课文,主动找原著读,就是最大的成功。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景阳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