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很好理解,或者说压根不用理解。因为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同义的成语或俗语了: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等等。

投影倾向
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

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必要的。但初次接触所提供给你的判断材料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较外在的,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虚假性。问题的严重性又恰恰在于,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

刻板印象
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

因为主观臆断形成的晕轮效应很难避免,而且会有一个循环证实的迷宫。

像最近很火热的 西方抵制新疆棉花 事件其实也可以用晕轮效应来解释,因为三百年前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以及轧棉机的出现,棉花种植取代了薅羊毛,成为了新的时代风口。资本的大量涌入,伴随而来的就是残忍的黑奴三角贸易。所以在西方提起棉花就会自动联想到强迫劳动,很容易煽动。

很无解 ,每个人都有但又无法避免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