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原创手工艺人系列② 秦怀忠:绳编里的“慢情怀”

“曹州绳编”起源于明清,在民间又叫“牌子花活”, 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月30日下午,记者走进绳编大师秦怀忠家里, 一边看彩绳在他手中灵活地翻飞,一边听他讲述绳编里的“慢情怀”。
  
只有心静如水才能将花编“活”
  8月30日下午,记者走进绳编大师秦怀忠家里, 他正在为自己的梅花新作收尾。“编这么一枝梅花用了9个月的时间,到最后几百根绳子需要一根根收,急不得。”
  千百年来,女红是女人的专利,针线是女人们较量的世界。而面前这个49岁的大男人,身高将近一米八,五官鲜明,一头短发,说话行动都很利落,记者实在很难将他与广为人知的曹州绳艺大师挂钩。
  曹州绳艺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女红”绳结技艺,原名“牌子花活”, 由“对牌”、“官花”、“宫绦”、“络子花歌”四大文化元素组成,与“牌子绣活”、“牌子绒绣”并称古曹州“绣楼女红”三大绝活。其中,曹州牌子花活堪称三绝之首,也被用于向皇家献礼进贡。
  古曹州牌子花活蕴含的是一代代豪门绣楼才女超凡的文化、道德修养。民间常有“春夏秋冬花常开,纵舍一生织不完”、“眉秀纤指巧,十学九不成”等说法。“从编织出的作品能感受到编织者的情绪和心情,曹州绳艺不仅是一项工艺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秦怀忠说,只有心静如水才能将花编“活”。
  秦怀忠介绍,曹州绳艺最高工艺代表作——明清贡品对牌官花牡丹,与另外九种作品“踏雪寻梅”“子孙万代”“七夕葡萄”“八卦寿桃”“连年有鱼”“多子石榴”“凤穿牡丹”“一篮锦绣”“万事如意”合称曹州绳艺十样景。“十样景,一物一景”,目前,秦怀忠一方面传承这个民间手工工艺,一方面对其进行研发创新,并欲将古典与时尚融合。
  
绳结牡丹里的童年印记
  秦怀忠小的时候上不起学,跟着母亲一块出去卖个剪纸、用丝线缠花,卖了东西换饭吃。高中毕业后,秦怀忠当了兵,三年之后转业,他放弃了供电局等单位,选择了县文化馆。在闲适的文化馆工作了两年,25岁的他决定做点事情,想来想去还是找回了童年记忆中的彩线和剪刀。
  上世纪90年代,质量好的彩绳不便宜,为了省钱,秦怀忠就编了拆,拆了洗直,洗直再编,一遍遍地尝试,了解其中技法。然而,由于绳结牡丹需要很高的技艺,用的原料又不好找,再加上当时人们对绳结工艺并不看好,秦怀忠的日子可以说举步维艰。
  秦怀忠说,他几乎是三年卖了1500块钱。实在是想放弃了,白天说好不干了,把这东西处理处理,到晚上,他又爬到阁楼上去,把绳子拿出来,看看能不能再织两套。后来给妻子说了他的感受,知书达理的妻子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1999年秦怀忠成立了大秦牡丹花活研究所。刚开始,一朵不大的牡丹,他用了47天的时间才织完,拿给祖母看,祖母连连摇头,并说,绳编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疏能跑马,密不透风。”他回到家里,闭门不出,费了39天的时间,把处女绳编牡丹作品拆完。又用了8个月的时间,研究出9种造型迥异的牡丹叶;2年多的时间研究出不同时期牡丹花的造型。
  秦怀忠告诉记者很多人对他不理解:一个大男人整天干这种“女人干的活儿”,像什么样子。秦怀忠的父亲也对他不满,甚至骂他不务正业,外祖母却支持他,“不怕你卖不出去,就怕没好活”。
  
“在艺术上谁愿意让自己变成机器呢”
  秦怀忠经常去牡丹园,很多人说“去这么多次了,还去看,是不是傻子”他却表示,这正是自己做的牡丹很多人模仿不了的原因。“我经常去同一个地方观察同一株牡丹,哪一年下的雪比较大,来年牡丹花开的就大,哪一年少雨,冬季下雪少,花朵儿就小。一个木本植物,一年最少要看四次,才能捕捉到它变化的细节,才能有创造力。”
  2013年,秦怀忠作为持有人将曹州绳艺申请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绳编牡丹、绳编中国结多次以几千元的价格出售。这些年,他陆续带出了三十多个学生。
  学生们大都是慕名而来,跟着他学过一两年,但现在没有人继续做绳编工艺。有些学生宁可去工厂流水线上加班,一个月赚3000多块钱的工资。他们受不了绳编的繁琐,宁肯选择工时更长但是更简单的活。
  “很多人也给我提过建议,流水线生产不是更快吗可是在艺术上谁愿意让自己变成机器呢”秦怀忠坦承,现在他不靠绳编养家糊口。他说,如果客户需要,自己一两个月可以做出一件大束牡丹,卖到八千到一万元,但那样的作品他自己看不下去,他想做的是顶尖的东西,而“要细细研究一件超越以前、让自己信服的作品,时间成本太大了”。
  谈及未来,秦怀忠说:“关于曹州绳编的文化,申遗的文本是远远不够体现的,所以我打算写本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让它真实的传递下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