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相扶将(见证民族融合的王郭村)

出郭相扶将

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将迎来千禧年的夏天,连天的阴雨停歇了。太原南边一个村民想在屋前新修的土路南边挖个小水渠,浇灌大秋作物。没下两锹,就触到一块硬物,连换几个地方,依旧插不下锹去。无奈只好把仅半锹深的路土铲去,没想到竟然露出一长段白色石头。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墓葬就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虞弘墓”一个列入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列入20世纪百大考古重要发现的名单之中的,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震惊了世界。墓中的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个村庄就是坐落在晋祠南面约三公里的王郭村。距唐代晋阳城遗址约5公里,向东不到3公里,就是汾河。这个村庄在二十年前,已经引起过世界轰动,同样是因为一个墓葬,一个被列入当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娄睿墓”。王郭村从村名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这个村庄有多么悠久的历史。“郭”在新华词典里的解释是“古代在宫城的外围加筑的外城。”在传统文化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如《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后来在应用中,扩大了这个字的本意,有时也指城市。无论是本意还是泛指,“王郭”都可以理解为“王”的城池。《天启·太原县志》记载“王郭村堡,高二丈八尺,周围三百丈。”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距今整整四百年。距天启年一百年后的《乾隆·太原府志·卷七》记载“王郭村堡,在南少西,东庄堡东。”看来,明代的王郭村堡墙仍在,清代以后,战火、风雨。堡墙逐渐消亡了。王郭村作为“王”的城池,是哪一个朝代的事情呢。王郭村距离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湮的晋阳城不到五公里。“在南少西”,位于古晋阳城南面。按其地理位置,这个小小的“王”的城池,应该是在晋阳城被毁之前。而在距离晋阳城如此近的地方,建立一座尽管不大,但是被称为“郭”的城池,这位“王”的地位应该在当时的朝廷不低,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当朝的极大尊崇。并且是在晋阳城受到当朝重视和尊崇的时期。晋阳城的辉煌时期,是从东魏时高欢兴建晋阳城起,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北齐、唐朝、五代都把晋阳城作为“别都”“北都”。王郭村作为城池的历史应该是在这几个朝代。
北齐的佛像
王郭村历史上庙宇很多,至今仍有真武庙、关帝庙、台骀庙、明秀寺保存完好。据村《真武庙碑记》,北齐斛律金被封咸阳王,在此建别墅,修城郭,即咸阳王城郭。年久城湮,形成村落,乃以王郭为名。《嘉靖·太原县志》载“斛律丞相墓,县西南十五里,北齐人,名金,光之父也。”斛律金的儿子名斛律光。《道光·太原县志》载“丞相斛律金墓在县西南十五里,光之父,封咸阳王”近代学者刘大鹏所著《晋祠志》记载:“晋祠南五里许,晋王岭有大墓二,南一北一,当地群众俗称‘王墓’。”这个“晋王岭”在太原晋祠南五里许的王郭村和牛家口村之间。自古有大墓两座,宛如小山,一南一北,巍然对峙。当地群众历来有称唐叔虞墓的,有称晋王墓的,还有称近王郭的一座为北齐丞相斛律金墓的。《嘉靖·太原县志》载“唐叔虞墓,县西南一十五里,谓晋王墓。又曰晋王岭,旧经云:其子晋候燮墓亦附焉。”按古人选择墓地离城不远的习俗,碑记与地方志相印证,王郭村极有可能就是斛律金的“咸阳王城郭”。1979年,山西省普查全省被盗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史料寻找晋王陵。在晋祠以南发现一个面积不大的山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将墓室里面清理干净,才发现这是假墓,里面空空如也。就在考古专家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王郭庄的村民听说此事后,又把他们村西头的古墓告诉考古专家。考古人员来到王郭村西头果然看到一个宽五六米、高七八米的土堆。村民告诉考古人员,1971年,村里的生长队在平坟开荒的运动中,曾经挖开过这个墓葬。有些胆子大的农民便拿着火把走到墓里面,发现里面不仅是有通道,还有天井和墓室,还有一些陶俑,墓里有彩画的“人人马马”,画中人物大小与真人差不多。考古专家根据文献记载,认为那是北齐咸阳王斛律金的墓。考古专家对这古墓进行抢救性地发掘。随着发掘的开展,从墓室中发现二十几处盗墓贼挖掘的洞口。就在考古专家清理泥土的时候,发现了墙壁上面有精美的壁画,随着对东西两壁的清理,这些精彩绝伦,完美无损,栩栩如生的壁画让考古专家大吃一惊。虽然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但大部分保存完好。美术大师吴作人先生后来评说:“北齐东安王娄氏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恁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如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不独因为它是文物,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是重要的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
墓志显示墓主人是娄睿。北齐统治者鲜卑高氏尊称的高祖高欢就是依靠娄氏家族的娄昭君资助才得以起家的。娄氏是平城(大同)的大家族,娄昭君是高欢的夫人。高欢二儿子高洋称帝建北齐后。尊其母娄氏为北齐高祖神武明皇后(皇太后)。娄昭君的弟弟娄昭作为内戚的同时凭借军功任高欢时的中军大都督,高洋称帝后封为太原王。娄睿自幼丧父由叔父娄昭抚养,初为高欢帐内都督。高洋称帝后,娄睿升任为领军将领,以后又封为安定候,皇建初封东安王,太宁元年进位司空。娄睿虽功高爵显,其实是“外戚贵幸,纵情财色,聚敛无厌”。武平元年,高欢孙高纬即位,这时娄睿以东安王爵号进位太师,官并州刺史。不难看出娄睿在北齐政权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娄睿被封东安王,相比斛律金的咸阳郡王,多了一层皇亲国戚的身份。建造“王的城池”也是合乎情理的。《北齐书》载斛律金“四年,解州,以太师还晋阳,车驾复幸其第。”斛律金解去州刺史的职务,回到了晋阳的家,皇帝又到他的家中看望。明确了斛律金的郡王府在晋阳城,并且其规模足以达到接待皇帝的程度。斛律金字阿六敦,为朔州人,敕勒族。高祖父斛律倍侯利,是当时敕勒有名的部落首领,因强壮武勇而扬名塞外。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善于骑马射箭,行兵使用匈奴的办法,望着飞扬的尘土能说有多少马兵步军,嗅地能知道军队已经离开这里有多长的时间。追随高欢,协助高欢成就大计。屡立战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敕勒川》就是在高欢西征,玉璧大战失利后,为安顿军心,高欢“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一代枭雄高欢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听到斛律金的敕勒歌竟然流下了眼泪。并且是自己让斛律金唱的这首歌。说明高欢对斛律金的重视和理解,也说明斛律金对于高欢心情的把握,同时也可以看出斛律金的文学和音乐修养之高。两个北齐的“王”,都与王郭村联系了起来,一千五百年前的王郭村在当时的晋阳城和北齐一朝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存在。而这两位“王”是鲜卑族和敕勒族,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结合部,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不论生前身后都选择了晋阳城,选择了王郭村,足以看出晋阳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位置,也说明了晋阳城在那个年代民族融合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无论是哪一位在此建造城郭,都足可以当得起“王郭”。无独有偶,在娄睿墓发现二十年后,王郭村的虞弘墓又一次震惊了世界。这个被村民无意中发现的古墓与中国历来发现的古墓有着极大的不同。汉白玉石椁上充满了许多不属于中国文化的符号。石椁上的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行旅等,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祆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这座沉睡了一千四百年的墓葬,犹如一座大型的宝库,散发出浓浓的异域风情。在出土的墓志中,我们得知了墓主人的信息。他叫虞弘,是当时中亚的一个小国鱼国的人。如今这个国家也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虞弘的高祖经营贸易到了西域,定居在西域,并在柔然汗国当上了外交官。虞弘就出生在西域。年轻时,虞弘就受命代表柔然汗国出使波斯、吐谷浑。从吐谷浑东归后,柔然可汗又让他出使南面的东魏帝国。正好赶上高洋篡位自立、建立北齐的年代,所以被北齐朝廷扣留下来,虞弘就留在了当地。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虞弘在新建立的北齐朝廷逐渐崭露头角。凭借在北方游牧民族浸染下的军事才能,他陆续获得了轻车将军、都督凉州诸军事和凉州刺史等官位,还参与了北齐对突厥、契丹与柔然的多次战争。到北周和隋朝,一步步升到了开国伯和仪同大将军。虞弘长期居住晋阳。在此期间,长期任检校萨宝府,主管来华商人事务。北周时期,虞弘的每次上任,都要由北周皇帝亲自任命。足以说明北朝时对这些外来民族的重视。隋朝建国十二年时,虞弘去世。他的墓葬也保有了大量浓重的中亚风情、中亚文化。对过去那段时间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留下了无法比喻的物证。一个外国人,可以做官、带兵,允许保留自己的生活习俗,可见当时朝代的宽容程度。同时也说明,大唐盛世的开放其实不仅仅是是唐朝自己的功劳,还有这些为他打下基础的朝代。汉代张骞打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之间开始较大规模的直接贸易,丝绸作为大宗商品出口至西域诸国,出现大商团,人员互相来往。文化也开始交流,丝绸之路形成。北魏至唐五代,则是丝绸之路的大发展时期。东魏北齐时期,晋阳为北方军政中心,“别都”。大量胡商和胡人涌入晋阳城。晋阳城成为北方对外贸易的中心。北朝山西与丝绸之路的关系,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对全国乃至隋唐都有极大影响。山西自然而然成为丝路东端之一,山西的政治中心晋阳一举进入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节点。王郭村的地理位置处于晋阳城与中原驿道的要冲,北魏、北齐的都城与“别都”来往的必经之路上。北朝时的北方对外贸易的大都会就是大同、晋阳。北齐以后,晋阳城成为高氏家族的根据地、大后方。外来民族的融合在这里尤其显得重要。在一个有着纪念汉民族最多姓氏的张氏先祖台骀庙的村落,鲜卑族、敕勒族选择了定居,来自中亚的民族中的杰出人士选择了长眠在这里。地方志记载的晋国开创者唐叔虞墓也距此不远。不难想象,那时的“王郭”,各种肤色、各种衣饰、各种口音、甚至于各种语言的人穿梭在街道上,行走在城墙内外,进出于驿站、衙署,一副民族融合、其乐融融的景象。这些重量级的人物齐聚一地,可能是北朝时期一个特殊的存在。北朝毕竟还是一个汉民族和中原文化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但这种民族融合的结果对于农耕民族无疑是增加了剽悍勇武的特质,对于游牧民族则是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修养。晋阳城的先民们在这种融合下,勇武不屈的特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一点在后来的李世民“晋阳起兵”中得到了验证,五代时晋阳城成为“皇帝培训班”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北宋时两次“晋阳保卫战”将太原先民的勇武不屈发挥到了巅峰。
王郭村的明秀寺

在王郭村,看着历史悠久的台骀庙,走进从汉代传入我国的佛教寺庙明秀寺,在关帝庙祭拜忠义之神,浏览一通通古碑,思绪纷飞。一个村庄,以举世震惊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展现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以不可估价的文物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以地上文物和地下考古讲述了一千五百年前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的王郭村,见证了民族融合的王郭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又一次带给我们惊喜,带给世人震惊。

出郭相扶将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