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阜外信息中心:一个DIY达人带领的信息团队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左下角“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赵韡
阜外医院信息中心
主任
  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从来不缺有实力的团队,以赵韡为首的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信息化团队更是如此。
  初来乍到,阜外信息化团队给人的印象有三:一是人多,整整一层楼的办公区域,大大小小十余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都坐满了员工。二是忙碌,服务台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经常能看见拿着几页纸,穿着白大褂的人埋头从一个办公室“冲”出,脚步匆匆地“冲”向另一个办公室。三是有序。得益于周一一早对“事件早会”(基于ISO20000管理的事件汇总早会)的旁听学习,让记者感受到了一个好的团队在最常规的工作会议中所表现出来的流程清晰和责任分明的态度。
业务需求决定团队构架
  赵韡的信息化团队是伴随着阜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2002年临危受命,到2005年被前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文明号”,再到2013年度荣获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六级单位,赵韡也从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稳重干练的信息化达人,其团队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今天四十余人的团队。可以说,阜外医院的信息团队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这和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和所带来的业务变化密不可分。
  “从2003年到2004年,医院的业务重点一直在HIS的研发和上线上。”赵韡回忆说。可以说,当时赵韡带领着3个刚毕业的学生开始了信息化长路的漫漫探索,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HIS上线之初,每天白天忙完了测试,晚上还要抓紧时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实在扛不住了就把几张桌子、凳子一拼,和衣而睡,第二天起来继续干活。
  “那时候特艰苦,我们一直艰苦了好多年。” 赵韡笑着说,当时的艰苦虽然已成往事,不过赵韡说起来还是津津乐道。也就是这份同甘共苦的情谊,让当时跟随赵韡工作的3人现在仍然愿意留在信息处任职。
  从2005年到2007年,赵韡带领信息团队开始以管理流程再造和电子病历尝试为工作重点,也就是在这几年间,信息处开始招兵买马,人员迅速增加到了十几个人。同时也对团队构架进行了调整,分成了运维、网络安全和研发三个部门。
  到了2008年,新的工作——电子病历的使用开发,临床信息系统使用开发日益提上日程。在这个阶段,信息团队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将运维部门划分为系统运维和项目工程两个组,根据医院信息系统的需求和研发方向的不同,将研发部调整为HIS、CIS、BI/移动三个有针对方向的小组。
  “就像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一样,团队组织架构的变化也依赖于我们的业务发展程度。”赵韡说,“我们团队人员、职能的调整都是随着业务、环境变化而进行,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理念。”
留住人才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要有好的人才来支撑,我们的性质和别人不同,从最初就是自行研发的团队,大家会对这份事业的感情很深,就像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即时是辞职的人,有时还回来看看,这也是对这份感情的认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赵韡深知“铁打的营盘”有多重要,当记者问赵韡靠什么来稳定住这些核心成员时,或许是身为领导角色的为难,也或许是身为“老大”对兄弟们照顾不周的愧疚,赵韡笑着说:“我没有问过,也不敢问。其实我觉得挺愧对他们的,按理说他们如果去别处的话,挣的肯定比现在多。当然,在医院有限的环境下,我会尽量去为他们多争取一些权利和资源,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所亏欠的。”
DIY达人带领的充满爱的团队
阜外医院信息中心集体合影。
  说起信息化“达人“,赵韡风趣地称自己是‘DIY达人’。似乎阜外医院信息处的一切都是DIY而来,小到收费系统大到全院HIS;小到6人小组,大到4科9组的扁平构架,无一不是自行研发、深思熟虑的结果。
  除了强悍的“DIY”能力,赵韡也是个“懒人”,那种闲云野鹤、提笼挂鸟的生活是他向往的。得益于这份不慌不忙,稳中求精的恬淡态度,使赵韡能看清团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越是淡定的人,越观得形势,越权得利弊。也正是这样一个没有架子的领导,造就了阜外医院信息处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微博 | @ e医疗微信 | e-healthcare杂志 | e医疗

版权声明